2023-04-21 16:02:44
亚博888-亚博平台app下载

邯郸道上-亚博888

2023年04月21日 16:02:44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来源:4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文华

  邯郸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不长,南北540米,也不算大,核心保护区1.06公顷。这片面积有限的土地蕴含着绵长的故事,沉积着复杂的情愫,铭记着古城三千年沧桑。

  这一街区位于邯郸市丛台区,处于古代邯郸道的重要位置。在明清邯郸古城,它是南门通北门的核心街道,称南北大街,民国称西大街,新中国成立后称城内中街。

  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街景。(受访者供图)

  现代化的邯郸城早已将明清古城“淹没”,城内中街也不再是城区交通要道,但在历史上,它是华北平原南北大道绕不开的节点。这条道被称为太行山东麓大道,是华北平原上最早形成,也是使用最频繁的南北大道。至今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公路仍走这条线。历史上,邯郸城一直是这条大道上的重要经停点,这个点落在如今的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一带。

  三千年来邯郸城池多次叠压,战国时的赵都邯郸城,现在已处于地表之下6至11米处,但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位置一直是城址中的南北轴线。汉唐以后,这一带先后属于邯郸道、长安道、御道,始终居于邯郸古城的核心位置。

  行走在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路过回车巷、平原君府、邯郸驿、慈禧行宫、邯郸书院……三千年风云际会,八千里驿动情怀,在这一瞬间相遇。

小巷之战国风云

  回车巷距平原君府不远,两处史迹隐含着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盛衰变化。

  回车巷是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南部一条东西走向的巷子,长75米、宽3米。因回车巷最有名,街区也以之为名。

  回车巷的故事,主角是赵国文臣蔺相如和武将廉颇,这个故事被载入《史记》,说有一天蔺相如乘车,在路上望见廉颇的车,就让车夫到巷子里回避。之前蔺相如在秦赵两国国君渑池会上,不畏强秦,维护了赵惠文王赵何的尊严,被拜为上卿,地位高于廉颇,这让廉颇很不服气,声言要给蔺相如难堪。蔺相如避让后,身边人不平,说这太没面子了。蔺相如说,自己连骄横的秦王都不怕,怎么会怕廉颇,只是担心两人闹矛盾影响国家大局,“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知,负荆请罪。

  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一带是当时赵都邯郸的主要街道,二人的车或是在这里相遇。当然,真正遗迹在地表之下。现在的回车巷是从明代邯郸古城中遗留下来的,巷口有石刻“蔺相如回车巷”六个大字,是1584年(明万历十二年),时任邯郸知县萧察所书。1981年,政府进行维修并建立石碑亭,立石碑述其事,碑文介绍了回车巷历史,碑额上“蔺相如回车巷”为河北省原省长李尔重书写。

  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街景。(受访者供图)

  碑文对蔺相如颇为褒扬,这自是不错。不过,弱国无外交,蔺相如能在公元前279年的渑池会上,逼秦昭王为赵惠文王击缻,并最终使赵惠文王全身而退,从根本上说,还是赵国当时兵力可以和秦相抗衡,有武力保障才有外交底气。蔺相如的应变能力和勇气当然可贵,但“秦不敢动”的根源在于“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写出了渑池会和平收场的内在原因。

  赵国自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灭中山,逐三胡,军力强盛,本可和强秦一争天下。可惜,公元前295年,赵武灵王的两个儿子赵何与赵章相争,使武灵王困死沙丘宫,霸业落空。但赵国的军事实力仍在,外交地位要靠军事实力,廉颇不服不是没道理,但蔺相如相忍为国更值得称赞。赵何、赵章兄弟之争使赵国称霸梦破,蔺相如、廉颇将相和使赵国继续维持强国地位。

  但也没能一直维持下去。历史文化街区中有平原君府,为复建的四层阁楼。平原君赵胜是赵惠文王之弟,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史料记载,平原君家楼为当时天下第一高楼。平原君最有名的门客叫毛遂。

  毛遂自荐,说的是公元前257年秦军攻打赵国,赵王命令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救,门客毛遂自荐随行。平原君和楚王说了半天没有效果,毛遂持剑上殿,说动楚王出兵抗秦救赵。

  从渑池会到毛遂自荐,22年时间,从自己“盛设兵”就可以拒秦,到需去别国求救才能解围,赵国何以沦落至此?

  有史家指出,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蔺相如、廉颇为代表的新兴官僚集团被排挤削弱,而宗族贵族占据要津,在赵国政治舞台上发挥主导作用,其代表就是平原君。宗族贵族掌权后,为维护自身利益,大力排挤新兴官僚集团中的能臣。赵孝成王即位后,平原君出任相国,宗族贵族完全控制了朝政,蔺相如等能臣失去了话语权。

  高大张扬的平原君家楼遮蔽了谦让低调的回车巷。

  这在赵国的灭顶之灾长平之战前后表现得很清楚。公元前262年,在讨论是否接受韩国献给的上党之地时,赵孝成王只听取了平原君等宗族贵族的意见,没理会蔺相如和廉颇,结果引发长平之战。战事开始后,孝成王听信秦国间谍的谣言,以宗族贵族赵括取代廉颇为主将。蔺相如闻讯极力劝阻,说用赵括是胶柱鼓瑟,但孝成王根本不听,结果造成40万赵军被坑杀的惨剧,赵国再无力与秦抗衡。

  自此以后,廉颇老矣。

  公元前222年,秦灭赵。次年秦王称帝,为秦始皇。

  秦始皇出生在邯郸。有研究者认为,秦始皇出生地就在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一带,这里是当时贵族、大臣和富豪们的居住区,秦始皇之父所居的质子府应置于此。在文化街区附近的丛台公园里,新建了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

  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文华摄

  但无论是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还是平原君家楼,都不如回车巷知名度高,权势的气焰终究掩盖不了美德的光辉。

古道之驿动的心

  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里,复建了邯郸驿。

  邯郸驿,作为华北平原上最早形成交通要道的节点,数千年来,有多少人曾在此经过,多少驿动的心曾在此摇荡,多少复杂思绪曾在此飞扬,无从得知。

  随手翻看汉唐至明清的文人作品集,不少集子中都有关于邯郸的诗文或记录。

  这不奇怪。行行重行行,古人晓行夜宿,总要到节点上歇脚。走太行山东麓大道,邯郸投宿是个必选项。邯郸有诸多赵国遗迹,还有表达人生如梦的黄粱梦,自不乏触动文人墨客兴奋点的题材。长夜漫漫,邯郸驿墙上的题诗应有很多吧。

  邯郸自古出美酒。鲁酒薄而邯郸围,《淮南子》中说,鲁国和赵国同时给楚王献酒,鲁酒薄而赵酒淳厚,楚国管事者向赵使索酒被拒,就把两国的酒调换,楚王怒赵酒薄而发兵围邯郸。

  一路风尘,无论是访古伤怀,还是及时行乐,慰藉游子心绪,少不了酒。这在唐诗中有记录。

  岑参《邯郸客舍歌》:“客从长安来,驱马邯郸道。伤心丛台下,一旦生蔓草。客舍门临漳水边,垂杨下系钓鱼船。邯郸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酩酊醉时日正午,一曲狂歌垆上眠。”

  李白《邯郸南亭观妓》:“歌鼓燕赵儿,魏姝弄鸣丝。粉色艳日彩,舞袖拂花枝。把酒顾美人,请歌邯郸词……”

  王建《邯郸主人》:“远客无主人,夜投邯郸市。飞蛾绕残烛,半夜人醉起。垆边酒家女,遗我缃绮被。合成双凤花,宛转不相离……”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从洛阳北上,到邯郸就算进入燕赵了,侠义之气也是唐代诗人邯郸行吟的一个主题。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这是高适的《邯郸少年行》。邯郸城南即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南头,平原君府原在附近。

  “秋风鸣桑条,草白狐兔骄。邯郸饮来酒未消,城北原平掣皂雕。射杀空营两腾虎,回身却月佩弓弰。”这是王昌龄的《城傍曲》。

  长河落日,寂寞孤旅,思乡是永恒的主题。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解说词中,引用了一首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张艺谋导演的《满江红》,剧情从金朝使者在南宋被杀引起。宋金对峙百余年,多数时间和平相处,外交使者往来频繁。每年正月初一要互派使节向对方祝贺,双方皇帝、太后生辰也要遣使祝贺,来来回回都要经过太行山东麓大道,也总要在邯郸过夜。南宋使臣的诗文中留下不少关于邯郸的记录。

  楼钥在1169年作《北行日录》,去时写道,邯郸的城和楼都很高大,是北宋留下的,能看到赵国都城的旧址和丛台,丛台上有亭榭。返程写道,在邯郸能看到太行山色,城里沿街做灯洞,很可观。

  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街景。受访者供图

  范成大在1170年所作的《揽辔录》中写道,赵都故城绵延数十里,有灵台坡池,邯郸人春天倾城出祭赵王,在其上歌舞。邯郸城边上有蔺相如、廉颇墓。邯郸人雄健尚武,曾截杀南征宋朝失败的金军以待王师(宋军)。他还作《邯郸驿》:“长安大道走邯郸,倚瑟佳人怅望间。若见膻腥似今日,汉宫何用忆关山。”

  当时的邯郸人也有自己的诗句。1159年生于磁州(今邯郸磁县)的赵秉文是金朝重臣,他有首《过邯郸》:“十五年来黍一炊,丛台重觅旧题诗。而今马上行人老,不似当初过赵时。”感叹时光流逝。

  赵秉文的门生元好问有《过邯郸》四首,其一写道:“富贵荣华一叹嗟,依然梦里说韶华。千年几度山河改,空指遗台是赵家。”多了沧桑之感。

  元明清时期邯郸道是重要的进京通道,明代何景明的《邯郸行》中写道:“邯郸道上车马多,行人夜火渡漳河。邯郸女儿年十五,能弹琵琶善歌舞。青灯朱户夜当垆,垆头酒熟唤客沽。玉壶有丝为君系,不妨醉向邯郸途……”

  1664年(清康熙三年),81岁的学者孙奇逢受一桩文字狱影响,要从河南去北京申辩,农历四月十八经过邯郸,这天他作了三首诗,其一为《邯郸道中》:“邯郸古道直如矢,马足车尘无刻止。但得能逢侠少年,虽耄愿结为知己。”还有首《与随行对语》:“惊涛共尔泛危舟,此日波恬汗漫游。患难经多平等事,莫愁树叶破人头。”两诗显示出老者的豪情和淡定。

  次日,孙奇逢还写了首《旅店题壁者过愤》:“世事无庸不太平,华山顶上有人行。不经险处真不见,大道无言自化生。”当时邯郸驿中的题诗应不少,不知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语句,引发老人书写感悟。

古祠之人生感慨

  唐代以后,诗人在邯郸抒发的人生感慨多与黄粱梦有关。

  黄粱梦的故事,始于唐传奇《枕中记》,作者沈既济。说的是719年(唐开元七年),邯郸道上,落魄士子卢生遇道士吕翁,在其帮助下做了个梦,梦见自己飞黄腾达,尽享人间富贵,历经宦海风波而善终,醒后发现一锅黄粱饭尚未做熟,遂感叹人生如梦。

  元代马致远将其改编为杂剧《黄粱梦》,明代汤显祖又改编为戏剧《邯郸记》,为其《临川四梦》之一。他们演绎情节,深化主题,使这一故事广为流传。

  黄粱梦吕仙祠。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文华摄

  在文艺作品的影响下,邯郸道上有了吕仙祠和黄粱梦,而今黄粱梦是丛台区所辖的一个镇,吕仙祠是邯郸有名的景点之一。

  吕仙祠也称卢生庙,始建于北宋,明清和当代均有大规模重修,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约1.4万平方米,有吕祖殿、卢生殿等殿宇房舍180多间,其中卢生殿中有卢生睡像和黄粱梦故事壁画。壁画画满了三面墙,展示卢生从入梦到梦醒经历的荣华富贵和仕途浮沉。卢生睡像石雕而成,当地传说摸一下卢生的头和脚会有好运气,这两处被摸得锃亮。

  北宋以来,黄粱梦是吟咏邯郸的一个主题词。

  北宋名臣王安石《与耿天陟会话》:“邯郸四十余年梦,相对黄粱欲熟时。万事只如空鸟迹,怪君强记尚能追。”他还有《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将邯郸道和梦联系在一起。

  南宋名臣范成大出使金朝途中还作了《邯郸道》:“薄晚霜侵使者车,邯郸阪峻且徐驱。困来也作黄粱梦,不梦封侯梦石湖。”石湖是苏州旁的名胜,传春秋时范蠡携西施自此归隐。

  金代文人元好问曾作诗称:“死去生来不一身,定知谁妄复谁真。邯郸今日题诗客,犹是黄粱梦里人。”元好问少时有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青壮年历经元军攻灭金朝的战乱流离,老来经行邯郸,一生苦痛伤情,浓缩在一句“犹是黄粱梦里人”中。

  郝经是元好问的晚辈兼好友,元好问客死河北鹿泉山居,郝经为其料理后事,作诗云:“残山绕荒城,惨淡带余雪……空床一束书,不见文章伯。”郝经有《宿邯郸》:“青蔬白饭力加餐,且慰行人行路难。莫向梦中还说梦,世间何处不邯郸?”结尾颇有意味,表达出人生如梦的幻灭。

  黄粱梦吕仙祠壁画。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文华摄

  元代诗人陈孚《邯郸怀古》:“数点寒峰拥翠岚,丛台落日见漳南。火枯襄子残铜斗,土蚀平原旧玉簪。宫闭沙丘空有雀,兵吞函谷已如蚕。回仙逆旅今存否?世上黄粱梦正酣。”回顾战国往事,感慨世事虚幻。

  吕仙祠是北方规模较大的道教宫观之一。信奉道教的明代嘉靖皇帝1529年经过邯郸时,赐吕仙祠“风雷隆一仙宫”匾额一块,并命礼部尚书顾可学撰勒。

  吕仙祠有一处影壁,刻有“蓬莱仙境”四个大字,传说前三字为吕洞宾亲笔书写,后一个字是清代乾隆皇帝所书。

  传说真伪不可考,乾隆确曾到过邯郸,还留了诗。

  1750年乾隆经邯郸作诗云:“传闻好事说丛台,胜日登临霁景开。丰岁人民多喜色,高楼赋咏谢雄才。襟漳带沁真佳矣,雪洞天桥安在哉。烟树迷茫闾井富,为筹元气善滋培。”丛台上有这首诗的碑刻。

  作为南北要道上的重镇,在1906年卢汉铁路全线通车前,人们常要在邯郸留宿。据刘文鹏《清代驿站考》记载,邯郸驿有“马七十五匹,马夫三十七名半,驴二十头,驴夫四名,扛轿等夫一百三十名,驿书一名,驿皂三十二名,兽医一名”,属“极冲大驿,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丛台区”。

  1901年慈禧自西安回銮返京经邯郸,之后到正定坐火车入京。正定的行宫在大佛寺边上。邯郸的行宫在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这是个两进的四合院,1995年被邯郸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街区之沧桑变化

  回车巷碑亭也是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寻访回车巷,记得巷口有“蔺相如回车巷”的石刻和石碑,但周围多是当代的建筑,和城市其他街道没有多少区别,感觉不到什么古意。

  战国时的邯郸城已在地表之下,明清时的邯郸城也没有多少痕迹了。

  明代邯郸城“要燕赵之道,为京师锁钥地”,位置重要,多次整修。明初为四门,北门在观音阁口,南门在斜街口。所谓南不过斜街口,北不过观音阁。成化年间开始,城池范围向南北外拓,并多次修建。嘉靖年间将丛台与城墙连接,形成邯郸古城的基本格局。城墙基厚三丈高三丈并装饰以砖,城颠宽一丈五尺,共1589垛女墙,城门里外包砌,定名南门为带河门,东门为瞻岱门,西门为环沁门,北门为拱极门。

  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城面貌不断演化,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一带的情况也随时代而变,它的历史文化底蕴逐渐得到重视和保护开发。1953年邯郸编制第一期城市总体规划时,根据侯仁之教授等的建议,将邯郸古城的保护列入了规划大纲。1988年邯郸开始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着手进行保护规划编制,后多次进行了完善和补充。2011年按住建部规范要求,重新编制了《邯郸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7年编制了《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详细规划》。也是在这一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更新一期工程启动。

  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夜景。(受访者供图)

  据丛台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李敏介绍,这一工程投资约4.81亿元,重点保护与修缮沿街东西两侧各40米左右范围,共征收364户房产,整合为103座院落,建筑面积达21476平方米。作为邯郸古城唯一的文化载体,整个街区的规划定位以清末民初传统冀南民居建筑风貌为主,赵文化风格为内涵的新中式风格建筑为辅。重点打造邯山书院、慈禧行宫、邯郸行署、回车巷四个文物建筑节点,以及江西三姓、万宾楼、冀南银行旧址、天主教堂、行署楼等历史风貌建筑。

  在整修后的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一批历经沧桑的老建筑唤回城市久疏的记忆。

  邯山书院,始建于1745年(清乾隆十年),是邯郸旧时最高学府。书院产生于唐代,是拥有较多书籍的文化教育组织。明代全国有书院1962所,出现文人依托书院议论朝政的现象。邯山书院的建立是应运而生。清初朝廷担心书院聚集反清力量,采取抑制政策。社会趋于稳定后,开始加强书院建设。乾隆着力构建上下一统、制度完善、定性明确的官办书院体系,寓控制于支持。

  乾隆在位期间新建修复书院1298所,数量之多,没有哪个皇帝可以相比。邯山书院即是其中之一,占地南北56米、东西52米,建筑面积863平方米。现存大殿面宽11.9米、深8.5米、高6.7米,为五架梁前后廊砖木结构布瓦顶。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知县龚彦师呈请邯山书院改为邯郸县立高等小学堂,招生297人,这是邯郸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推广了新的文化知识和教学办法,在邯郸现代教育发展上作出很大贡献。

  江西三姓,包括万春堂药铺、程氏照相馆和晋德楼银匠铺,是清末姚氏、赵氏、程氏三家人从江西迁到邯郸后所建,三家人友好相处,生意兴隆。

  万宾楼呈一个凹字形,占地1400平方米,是民国时期邯郸最好的酒楼,接待过许多要人。修缮后依旧保留原来的风格和功能,是高端茶楼和餐饮的集合体。

  行署楼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筑,为人字形屋顶、单面廊,西式化的体量加上中式装饰构件的设计手法,是以前邯郸地区行署机构所在地。

  邯郸行宫旧址。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王文华摄

  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南入口,是邯郸明清古城的南城门,抬头可见“带河”二字,这是南门原来的名字。邯郸明清古城在城区扩张中逐渐被湮没,护城河先后成为城南街、陵西大街等,“四门通达,环池河”的古城格局消失在现代化城市之中,而今,原址复建了南城门。

  历经三千年风霜雪雨,邯郸道重现历史“容颜”。

1
[作者: 王文华  责任编辑: 高丽 ]
相关新闻
加载更多
01007011001000000000000001111327112954588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