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乡村振兴(中)
村里的“数字”生活
阅读提示
无人驾驶农机、扦插机器人、植物工厂、数字农田……数字乡村的发展,让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
数字乡村是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村的应用,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公共服务,加快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赋能“三农”进展如何?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哪些短板?站在数字乡村新风口,如何进一步释放农村发展活力?
“智”农具干好新农活
伴随着急速的“嗡嗡”声,一架架无人机在葱郁的麦田里来回穿梭,旋翼下巨大的气流推动农药雾流均匀散开,精准地喷洒在麦田上。
这是日前景县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的场景。
“一个人一天才能干完的农活,植保无人机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一架无人机一天可以给农田打药1000多亩。”景县汇丰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洋说,“与传统人工喷雾器相比,无人机药液喷洒细密均匀,比人工施药更加高效、安全、节约。”
除了无人机,北斗导航也成为农业种植新的科技手段。
4月20日,沧县南堤村带有北斗导航系统的拖拉机,正按着预设速度和直线进行春耕作业。
“以前平整土地靠的是人工,费时费工也费力,两个人得干半个小时,现在只需3分钟,而且平整出来的土地质量高。”南堤村党支部书记袁振强说,“若拖拉机偏离路线,导航可以自动校正播种路线,播种效率更高更精准。”
北斗导航定位、无人机喷洒农药、拖拉机自动驾驶……如今,以“数”为媒,我省智慧农业正在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让新一代农人更加“耳聪目明”,让农业生产更加轻松、精准、高效。
不仅种植业,智慧养殖同样可见数字科技的身影。
“190928号,泌乳牛,日产奶量28.4kg,产后20天,最近有发病情况。”每天一早,正定县南楼乡东里双村金河奶牛养殖基地负责人石振辉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
“通过可视化图表呈现的数据变化趋势,可以判断每头奶牛的身体状况,这样兽医可及时提供‘私牛健康服务’。”与畜牧业“脏苦累”的传统认识不同,石振辉一个人管理着牧场1000多头奶牛,“每头牛都有耳标号,通过耳标号我可以随时掌握每头牛的情况。”
让乡村产业未来有“数”可期,2020年,我省永清县、肃宁县、南和区和辛集市4个县(市、区)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同年12月,15个河北省数字乡村试点名单出炉。这意味着,我省农业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经济将广泛用于种植、畜牧、渔业、种业、农业农村新业态等方面。
有关专家分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融合应用。但目前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是,针对我国农户和小地块生产场景及多样化市场的技术和产品创新不足,难以满足现实需要。
此外,智慧农业发展不仅需要设备的“智慧”、信息化技术的“智慧”,更需要农民自身的“智慧”。而受传统种植观念和自身素质的影响,农民还不能适应当前农业发展的新趋势、新风向,同时对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推广应用还不够熟练。
河北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郝锋认为,推动数字乡村跑出“加速度”,需要科技创新力量的支撑,特别是要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与此同时,要不断加强农村数字素养和人才培养,持续开展农民数字应用技能培训。
乡村经济“智”富有道
“生活就是一半诗意一半烟火,山川风、青石阶,远离都市聒噪,慢生活。这里是云阶客栈。”4月7日,网络种草平台小红书app的沉浸式探店视频吸引众多网友目光。
视频中的云阶客栈位于邢台市信都区,依山而建的古村落在视频中显得格外亮眼。
借助抖音、美团、小红书等多个平台,信都区各个古村落在设法吸引各地游客,许多颜值颇高的古村落民宿需要提前一周预定。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空心村’。借助数字化盘活闲置宅基地,村集体统一流转了村民闲置农房24宗,改造建设特色民宿200多间。”前禅房村党支部书记李纪成介绍,民宿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村民人均收益5000元。
不仅如此,信都区的其他乡镇还在新农宅网站上发布了整村盘活利用的信息。
“英谈村位于太行山东麓深山,距邢台市65公里……2007年被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8年被授予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被授予中国景观村落。”这是信都区路罗镇英谈村在新农宅网站上展现的村域亮点。
新农宅网站为我省农村提供线上发布信息的平台,其中包括村域盘活、招商引资、房屋改造、乡村民宿、农房租赁等。目前,网站上信都区发布的整村盘活村庄共有11个。
“网站上留的都是村集体的亚博888的联系方式,据村民反馈,村里经常接到咨询电话。”新农宅网站运营商河北平普科技公司总经理王力介绍,“把农宅信息发布在网络,为农宅盘活利用打通线上渠道,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实现互利双赢。”
借助数字化手段和众多网络平台,信都区已引进社会资本1.38亿元,盘活利用闲置农房740余间,发展民宿、农家乐惠及18个村,涉及的600余农户年均增收1万余元,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余元,并带动生态采摘、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让“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
数字力量的赋能,让订单农业更加可控。
张家口市万全区是鲜食玉米种植黄金带,这里的村民主要靠种玉米为生,今年57岁的阎有祥也不例外。
“以前我自己种了20亩黏玉米,每年收入完全靠当年行情,而且还会担心货卖不完。现在我们把玉米给公司,公司在天猫上卖玉米,不担心销路问题。”阎有祥说,村民和公司签合同,最后的收成按事先约定的价格全部收走。
阎有祥所说的公司是当地的天勤农贸公司,其通过打造天猫正宗原产地,推行订单生产,借助数字化手段,帮助农民从过去的“靠天吃饭”“凭经验种玉米”,转变为接订单组织生产、按标准种植。
将特色产业打造成知名品牌,离不开数字化力量的带动。
4月20日,天色微亮。邢台市南和区贾宋镇田庄村村民马立辉家的仓库外,装卸工忙着核对订单信息,随后将一袋袋宠物食品打包发货。
南和产地仓是阿里巴巴在全国设立的首个数字乡村产地仓,通过整合宠物企业、物流快递等各方优势资源,加快促进南和宠物产业向数字化转型发展。如今田庄村常住人口111户456人中,就有30户120余人从事电商销售相关工作,田庄村也成了有名的“宠物食品用品淘宝村”。
截至目前,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覆盖率达100%,累计66个县获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数字经济是数字乡村的重要内容,但也是乡村振兴最大的短板。”郝锋认为,数字乡村新业态、新模式还需要深入探索和挖掘,农民的参与度与获得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此,要通过“数商”引导农民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构建“政府 企业 农户”的多元建设主体协同模式。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一二三产业的融合,逐步推进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带动产业富民增收,提升产业发展活力。
乡村治理变“智”理
“胡家楼疫情防控点、小屯村监控点没有异常情况,再切换到别的监控点画面。”4月25日,在玉田县“数字乡镇”监控中心,大安镇党委书记靳国颖正在看镇上15个重点卡口村人员流动实况。
随着屏幕切换,看到各个卡口村没有异常情况,靳国颖放下心来。
“‘数字乡村’摄像头覆盖我镇的15个重点卡口村、600余个村内点位,通过监控点位,镇村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监控并回放卡口的防控情况,还可实现实时观看和实时语音对讲。”靳国颖说。
而且,村级巡逻队工作人员在巡逻街道的同时,还能通过手机实时监督卡口以外群众聚集、口罩佩戴、路边闲散人员摆摊、垃圾乱堆乱放、非法开设辅导班等情况,避免了人工巡逻顾此失彼的情况。
依托大数据,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近日,巨鹿县小留庄村村民孙淑霞一家遇上了出行难:门前小巷自来水管道施工路段因填土不实,雨后出现了近百米长的塌陷。
该村网格员刘江棉赶到现场查看后拍照,通过手机填写信息上传到“巨好办”数字乡村综合管理平台。平台快速响应,按照职责清单指定有关部门受理。次日一早,施工队赶到现场填土夯实,同样用“文字 图片”向平台报告结果,事件处理完毕。
“巨好办”数字乡村管理平台是在巨鹿县智慧党建平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平台设置了事件上报、分类受理、响应指定、部门处置、结果反馈“五步流水作业”流程。网格员把以往部门难以发现却又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及时通过“巨好办”平台上报,实现矛盾问题的“即报即处理”。
群众有事愿意找网格员,得益于整个平台高效的信息处理机制,确保有呼必应、限时办结。此前巨鹿县以原有的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燃气安全协管员、人民调解员、综治网格员等各类网格员为基础,进行统筹整合,实现了“多员合一”。
依托智慧化网格平台,我省将基层治理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乡村各个角落。截至去年11月,全省划分网格97319个,配备网格员12.25万名,网格化服务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巨好办”不仅是网格员反映问题的平台,也是巨鹿县老百姓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手机app。
“原来去乡里办个证明跑好几天不一定办成,现在不光快,还有人帮你代办。不再需要为了缴费、办事各地跑,指尖轻轻一点即可完成。”巨鹿县张毛庄村村民张书辉说,“孩子在外地打工,下载‘巨好办’app可以远程操控,村里有啥事都能第一时间知道。”
郝锋指出,当前数字技术在乡村治理中得到不同程度运用,但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的问题仍较突出,迫切需要补齐短板。而且数据条块分割、共享率低,各部门各类智慧应用功能融合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也很突出。“未来,要借助大数据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打破信息孤岛,拓展乡村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数字化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各个角落,持续增强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