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全省共认定非遗工坊673家,带动18.4万人就业
非遗“活”起来 乡村“旺”起来
8月10日,蔚见美好·七夕非遗歌会在张家口市蔚县举办。图为活动现场。毛雨禾摄
8月10日至11日,长城脚下话非遗——2024剪纸文化大会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在张家口举办。活动以保护、传承、转化、发展为主线,聚焦非遗展销、文艺展演等内容,同时邀请长城沿线的政府部门负责人、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围绕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非遗项目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等展开深入交流,并分享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让非遗为乡村铸魂,让特色文化产业为乡村振兴塑形。
政策引导,激发人才活力
8月10日,张家口市桥西区大境门景区,“大好河山”四个大字,苍劲豪放。“非遗耀长城——长城沿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展”正在这里举办。在蔚县剪纸展台前,各种类型的剪纸,既富有新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展示了国家级非遗蔚县剪纸的历史和辉煌成就,让游客充分体会剪纸的独特魅力。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依托蔚县剪纸,当地政府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引导有剪纸产业基础的村庄和传承人创办剪纸基地、企业,打造了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典范。“目前,全县已形成28个剪纸专业村,剪纸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产值突破3亿元,产品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蔚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吴宏林介绍。
不仅蔚县的剪纸焕发了新活力,曲阳县的雕刻、定瓷制作等传统技艺也散发出历久弥新的吸引力。聚焦“现代化中国雕刻文化名城”发展定位,曲阳县大力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曲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县雕刻、定瓷文化企业有2500余家,产业覆盖14个乡镇14万余人,年产值达80亿元。
色彩绚丽的民间艺术、充满乡土气息的非遗展演……在本次“非遗耀长城——长城沿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展”上,还充分展示了我省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双百计划”成果、张家口乡村振兴特色产品等。
“为充分挖掘多彩乡村文化,激发优秀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我省以传统手工艺技能提升为基础,以非遗工坊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新方法、新路径。”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处长孙丽介绍,我省先后印发《河北省非遗工坊认定与管理办法》《关于河北省传统工艺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省级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工作的方案》等,截至目前,全省共认定非遗工坊673家,带动18.4万人就业,非遗已成为拓展农村就业渠道、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增长点。
产业带动,提供有力支撑
推动特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产业是载体。近年来,河北特色文化企业不断涌现,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集链成群,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撑和力量,奏响了乡村振兴新乐章。
8月10日上午举办的长城脚下话非遗——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中,发布了2024长城沿线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优秀案例,我省蔚县剪纸非遗工坊、青龙满族自治县双合盛生态农产品非遗工坊、定兴县京绣非遗工坊3个优秀案例入选。
“我们依托满族黏饽饽制作技艺,开办了现在的企业。来我们这里上班的员工,首先要了解黏饽饽的传统制作技艺,这既让非遗技艺得到传承,又帮助百姓解决了就业问题。”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明慧介绍,他们建起具备一定规模的黏饽饽加工企业,相继推出60多种产品。如今,随着黏饽饽销量的增加,公司用工数量也不断增加,工人从最初的十多人发展到现在的300余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
我省广大乡村地区,不乏特色文化资源,但有些并没有像双合盛生态农产品有限公司一样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为此,我省启动实施全省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双百计划”,围绕产品设计、包装策划、宣传传播等目标任务,推出一批高质量的非遗传统工艺产品,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引领带动强的传统工艺项目,逐步打造县域非遗特色产品,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长城脚下话非遗——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中有专家学者建议,可以通过塑造“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特色品牌,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名片,充分开发民间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等产品和线路,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产业和品牌。
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能增色,还需要高质量的金融服务。2023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建行河北省分行就信贷融资和拓展销售渠道等方面,联合开展“非遗贷”,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截至2023年底,累计支持230家非遗小微企业贷款1.6亿元。
文旅融合,探索有效路径
2024剪纸文化大会暨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交流活动遇见了今年的“七夕”,走进蔚县暖泉古镇西古堡非遗街区,创新打造的“七夕”主题文化街景,蔚县秧歌、捏糖人、皮影制作等非遗展演展示,让暖泉古镇充满了浪漫氛围。
“来暖泉古镇游玩收获非常大,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文化,每个村庄、每座古堡、每条街巷都有故事。”8月10日,张家口市桥西区市民张超杰一家来蔚县游玩,他们参观了蔚州博物馆、古堡,还欣赏了火树金花大型实景民俗展演。最让张超杰一家人印象深刻的是当晚举办的“蔚见美好·七夕非遗歌会”,戏曲联唱、河北民歌联唱、歌曲《剪纸谣》《在希望的田野上》《纤夫的爱》,让这一家人发出连连赞叹。
白天体验剪纸技艺、参观古堡,夜晚住民宿、尝美食,这已经是不少张家口市民周末的休闲度假模式。近年来,蔚县整合全县文化旅游资源,全力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太行山文化旅游带“三带”建设,叫响“周末相见,京西蔚县”品牌。
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蔚县的经验做法,只是我省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我省积极探索特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思路,因时因地开展非遗 景区、非遗 文创、非遗 演艺、非遗 会展等,通过旅游产业将特色文化打造成吸引游客的项目。
同时,发挥非遗赋能乡村文化功能,挖掘根植各地文化和群众基础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全国古城过大年、二月二老龙头全国舞龙大会、端午·雄安非遗大会、河北非遗购物节、长城脚下话非遗等活动对非遗进行重点推介,使非遗融入生活,回归群众,丰富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积极探索融合发展路径,绘制非遗旅游电子地图,策划推出多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形成‘跟着非遗游河北’的文旅新模式。”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李新杰介绍,接下来,将持续推动非遗和旅游融合发展,积极推动非遗保护传承融入乡村振兴,促进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非遗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记者 史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