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
——河北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2023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时时放在心上,抓好防止返贫监测,落实帮扶措施,增强内生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成效、乡村全面振兴迈出新步伐,脱贫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
织密防返贫监测保障网
安排光伏公益性岗位、获得农房保险理赔、领取危房改造补贴……一系列帮扶措施让涞源县塔崖驿村村民魏立新心里热乎乎的。
2023年汛期的洪涝灾害使得魏立新家中房屋屋顶部分坍塌。魏立新常年有病,基本失去劳动能力,存在因灾返贫风险。了解情况后,涞源县及时开通防止因灾返贫致贫“绿色通道”,帮助他申请了低保,落实了各项基本生活保障。
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河北按照“早、宽、简、实”要求,用好农户申报、基层排查、部门预警3种监测方式,常态化排查与定期集中排查相结合,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防贫网格员入户走访,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风险。同时,将识别认定时间缩短至15天,对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开辟“绿色通道”,先落实帮扶救助措施,后履行认定纳入程序。统筹用好产业就业、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行开发式帮扶,对无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底线任务。
河北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的要求,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省级组建防贫专班,设立14个市级防贫中心、181个县级防贫机构、2211个乡级防贫工作站,明确33.1万名村级专职、兼职防贫网格员,做到脱贫地区和人口全覆盖。
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我省建立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精准分类模型,及早防范化解因灾、因病、因意外返贫三类风险。”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洪涝灾害发生后,我省组织相关部门和所有受灾县,全面摸排农户受灾情况,对出现住房倒塌、饮水设施损毁、产业收入大幅减少、务工就业不稳定的,及时开展识别纳入,全省新增监测对象均落实了帮扶和救助措施。
针对监测对象中的重残重病群体,我省实施“1 9”重点帮扶,因人因病提供康复和医疗救助,切实消除因病返贫风险。设立县级防贫保险或保障基金,对因意外出现返贫风险的监测对象,第一时间发放救助金,避免大额支出影响基本生活。2023年累计向2.5万名监测对象发放救助金9600万元,切实兜住兜牢了防返贫底线。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冬日时节,在阜平县顾家台村口,“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标语闪闪发光。在村里的“农家八大碗”经营点,耿迎香通过抖音短视频平台向网友们推介阜平八大碗,身后的大铁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
“游客来山里玩,吃一顿农家饭,阜平老味道留住了游客的脚步。”耿迎香说,她在网上直播就是让更多游客了解家乡美食,前来品尝体验。
村里有产业,村民有事干。在旅游、林果、食用菌、箱包加工4大富民产业基础上,顾家台村还打造了油牡丹种植基地、露营基地等项目,促进村民增收致富。2023年,顾家台村集体收入达到101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底的980元增长到2023年底的22692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河北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将脱贫地区产业纳入全省乡村产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一体推进,实施蔬菜、中药材、奶业、精品肉类、中央厨房五大千亿级产业工程,带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实施项目增收、科技支撑、龙头培育、帮扶助力“四大行动”,支持脱贫县打造特色主导产业。62个脱贫县培育打造蔬菜、食用菌等农业特色产业175个,发展壮大了一批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2023年,我省开展“农业投资项目提升年”活动,脱贫地区实施农业项目1197个,总投资1602.9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73个,签约额352.4亿元。强化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大力推广“政府 金融 科研 龙头 合作社 农户”的“六位一体”带贫减贫模式,引导有劳动能力脱贫群众参与产业发展。
改善脱贫地区发展条件,乡村环境更宜居乡风更文明
微波治疗仪、电针仪等设备齐全,基本药品按进价零差率销售……在承德市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小病不出村”已成现实。
偏桥子镇卫生院驻大贵口村村医玄桂娟说,现在村里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看好病。
为支持脱贫地区加快发展,我省不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通过危房改造等方式解决低收入群体新增住房安全问题,“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保持动态清零。
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2023年,我省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改造提升农村户厕40.12万座,全省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2.7%。深入开展农村地区垃圾污水和黑臭水体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0%,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实现全覆盖。
乡村之美,不仅要外在美,还需要内在美。
临近中午,在魏县东代固镇后闫庄村的老年食堂,一张张餐桌摆放得整整齐齐,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工作人员忙着把盛好的饭菜送到餐桌上。“这里的饭菜一周不重样,很可口,吃得很舒心。”正在用餐的卫士礼老人连声称赞。
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幸福养老。我省推进县级建设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乡镇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依托农村幸福院、邻里互助点等发展互助性养老,有条件的村开展日间照料、老年食堂等服务。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内容。河北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加强和改进脱贫地区乡村治理工作,积极推广积分制和清单制运用,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今日河北,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正酣,乡村全面振兴前景光明。农村,正在成为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记者 郝东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