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养老服务从“老有所养”走向“老有颐养”
我市积极构建“身边、家边、周边”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新华区的独居老人麻先生自从申请下来家庭养老床位后,享受着居家养老带来的便利;裕华区的周先生预定了普爱东环社区康养中心在春节期间的“短托服务”;建华第一社区的幸福升温器、乐议、健颐太极社、乐融融4个志愿服务队通过邻里互助、上门助餐、休闲娱乐等方式,为社区的老人们带来了方便和温暖……我市积极构建“身边、家边、周边”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让养老服务逐步从“老有所养”走向“老有颐养”。
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养老照护服务
老人的床头、卫生间等处安装着“一键式”呼叫设备,只需一键按响就能与平台取得联系,医护人员会在15分钟内赶到老人家中——这是新华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为周边社区2000余位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的服务。据了解,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录入6500余位老人的信息,让这些老人享受到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为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需求,我市通过“专业机构支撑 适老化改造 信息化改造”模式,构建起家庭、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人居家养老不再难。2023年2月中旬,我市印发了《关于开展2023年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工作的通知》,对2023年建设1000张家庭养老床位进行了安排部署。截至2023年底,新建的1000张家庭养老床位已开始正式运营。2023年全市共发放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补贴200万元,发放运营补贴204.9万元。
我市通过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工作,创新发展居家养老模式,把家庭改造成“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使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照护服务。年近90的霍先生因脑梗瘫痪在床,需定期到医院做护理。以前去医院这个“大工程”,如今在手机app上下单就能预约养老照顾机构的专业医护人员上门服务。
家庭适老化改造是满足老年人生活起居、康复护理等需求的关键一环。2023年,我市对531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了适老化改造,重点支持最基础、最急需、最迫切特殊困难老年人群体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同时,以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为重点,持续推动养老服务健康发展,让广大老年人从“养老”到“享老”,使养老服务从“有保障”到“有质量”。
“家门口的养老”提升养老服务便利化
住在融华府社区的荀女士和几位老姐妹在普爱东环社区康养中心的活动室唱完歌后,来到中心的社区食堂吃午餐。吃完饭后,荀女士和姐妹们又来到了日间照料站美美地睡起了午觉,下午还要在日间照料站看书、打牌。
我市一直积极探索“家门口的养老”。如今,老年朋友们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贴心、便利的养老照护服务。
为进一步完善全市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2023年新建区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6个,全市区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190个,乡镇(街道)覆盖率为72.8%,并且实现了全市60个街道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与此同时,我市在2023年新建62个社区日间照料站点,全市站点达到990个,除拆迁的24个社区外,社区日间照料站点覆盖率为100%。为支持社区日间照料站点更好地提供服务、开展活动,2023年我市为114个社区日间照料站点发放运营补贴104.46万元。
我市还全面推广建设“助餐工程”,重点解决老人“吃饭难”,通过提供为老便民助餐服务,让老年人享受家门口的“幸福滋味”。2023年以来,我市按照“城区建面、农村建网,示范引领、加速铺开”的思路,加快了老年人助餐点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成老年人助餐示范点82家,城镇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能够开展老年助餐的866家,占城镇社区总数的86.76%,乡镇已建设农村孝老食堂的乡镇125个,占农村乡镇总数的62.19%,月均午餐服务老年人6万余次,有效地满足了老年人的用餐需求。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做好“家门口的养老”工作,我市的区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站点,可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医、助行、助餐、助洁、助浴、助急等为老服务。同时,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可以随时为建床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服务。通过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的构建,多层次、多方位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加强培训持续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春节临近,我市养老服务机构开启了温暖热闹的“忙年模式”。
王女士的父亲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一直由她照顾着父亲的饮食起居。王女士在北京工作的女儿刚有了小宝宝,为此她和老伴儿决定过年去北京看看女儿。考虑到父亲年龄大,王女士便想着把父亲送到悦伴湾康养中心住上几天:“这里的各项设施都很好,服务也专业,春节期间暂时让爸爸住在这里,我也比较安心。
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机构人才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市民政局围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着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技能强、尊老敬老、爱岗敬业的高素质养老护理员等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队伍,以满足全市老年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是2023年省市20项民生工程之一。为此,市民政局印发了《2023年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方案》,根据养老服务工作人员学历层次、工作年限等多种因素,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我市采取岗位练兵、集中轮训、网络培训等“理论学习 实训操作”的方式,分层分类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队伍素质能力。2023年,全市各县(市、区)200多家养老机构,3000多名护理人员已全部完成“岗位大练兵”培训,通过养老护理员岗位培训,他们照护老人的知识和能力都有了提高。全市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830人,完成民生工程年度任务的153.89%,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与此同时,市民政局会同人社、妇联、总工会等部门成功举办2023年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会同市养老协会选树“最美养老院长”5人、“最美养老护理员”10人,提高了养老服务人员的荣誉感和获得感,也提升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美誉度。
为推动我市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开展,培养一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市民政局还与石家庄学院、中依(河北)医养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政校企三方合作,签订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与行业发展政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引导普通高校设置养老服务专业或增设相关课程内容,拓宽优质养老服务人才供给来源。(记者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