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框架 补齐短板 提升品质
——辛集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一线见闻
横跨东西的石衡高速年底主线通车,将形成北有黄石、南有石衡的对外快速交通通道;改造提升37公里供水管网、30公里排水管网,补齐城市功能短板;挖掘城市“金边银角”建设口袋公园,73座小型绿色公共空间成为市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近两年来,辛集市立足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民生改善诉求,完善交通路网,实施城市更新,推进绿地建设,强力推动城市承载能力和品质功能跃升,使城市“面子”越来越美、民生“里子”越来越实,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的步伐越来越坚定。
完善交通路网,拉开城市框架
8月25日,石衡高速辛集段孟观互通施工现场,两台摊铺机和5台压路机正在进行路面基础施工作业。
全长21.43公里的石衡高速辛集段,自西向东途经3个乡镇17个村,设有孟观、马庄两处服务型互通。“这条高速公路年底将实现主线通车,辛集境内有4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市民出行会更加快捷通畅。”石衡高速辛集段地方事务负责人李志超说。
道路是一座城市的血脉。辛集市坚持以交通发展推动城市能级提升,高标准启动了黄石高速辛集东互通、教育路辛中桥建设等一系列重点工程,加快构建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的现代交通路网体系,全面拉开城市空间框架,为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中等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黄石高速辛集东互通建成通车,实现东部307国道、天王公路与黄石高速公路的互联互通,有效带动辛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直接惠及5个乡镇16万人口及80余家企业。
完成教育路辛中桥建设,使教育路主动脉横跨石德铁路,贯通市区南北,方便了辛集南部20万群众出行。
打通宴城路等一批城市断头路,构建城市主干路网体系,实现了东西走向的兴业街、澳森大街等10条街道和纵穿南北的朝阳路、兴华路、文昌路、教育路、宴城路的互联互通,改善了城区交通运行状况。
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77公里,提升农村公路通车里程、技术等级、覆盖广度,进一步畅通城乡融合公路网。
“城市要发展,交通路网是先导工程。”辛集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东良介绍,在加快跑办雄郑高速项目的同时,该市还将谋划打造绕城通道,把230国道通武线北延至黄石高速、南延至石衡高速,并将城区段实施东移改建,加快构建新的城市外环,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实施城市更新,补齐城市短板
城市更新,从外表看是对城市面貌的改善,其内在则是对城市资源的优化和功能的完善。
看到维修员王少晨上门检查燃气管道,家住安定小区的刘敬允说:“燃气管道用了20多年,大伙儿都担心出危险,今年7月市燃气公司给居民换管道、装新表,这个活儿干到了咱老百姓心坎上。”
实施城市更新,补齐功能短板,究竟由谁说了算?去年以来,辛集坚持无“体检”不更新,从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等8个方面建立了城市“体检”指标体系,面向居民、社区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结合遥感影像采集的市政设施等矢量化数据,得出城市“体检”结果,据此编制了城市更新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老旧燃气管网存在安全隐患,就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之一。”辛集市住建局公共事业科科长吕化说,今年对亨盛小区、安定小区等51个老旧小区实施了燃气管网改造,将运行20年以上且材质为铝塑管的燃气管道,全部换成钢管并更换了物联网燃气表。
除了实施老旧燃气管网改造,辛集市还立足民生改善诉求,按照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用心、用情、用力启动了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加快补齐城市功能短板。
聚焦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年久失修和日常管理难题,在去年改造25个老旧小区的基础上,今年又对37个片区128栋住宅楼实施改造提升,惠及3000余户,把居民“心头难”办成幸福事。
围绕提升城区防汛能力,对市府大街、安定大街等主街路及沿线小街巷、庭院进行排水改造,先后改造主干管网30.4公里,同步进行主干路道路罩面施工,补齐城市排水防涝短板。
针对供水管网漏失率高的问题,对城区37.18公里水泥材质及运行25年以上的供水管网全部进行更换,并实现了管网分区计量,精准确定管网漏损区域,提高管网抢修及时率,将全市供水管网漏失率由12%降低到9%以内。
“围绕老旧居住区、老旧厂区、老旧商业区、基础设施短板、低品质空间等五大类更新对象,我们将继续统筹推动建筑更新改造、活力街区打造、城市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城市更新工作,实现由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向打造好社区、好街道、好城区的转变,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辛集市住建局副局长赵进灿表示。
推进绿地建设,提升城市品质
今年7月,方碑大街与妍园路交叉口的南苑游园建成投用以来,家住时代华府小区的孙静坤,每天都带孙子到这里游玩。
“别看只是个小公园,不仅有秋千、摇摇马,还有景观廊架和健身步道。”孙静坤说,下楼就能进园,这个口袋公园建得好。
越来越多的辛集市民,也有和孙静坤一样的感受。近年来,辛集市坚持把国家园林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标准,在高标准建设清河湾公园、浣溪园等公园游园的同时,见缝插针实施口袋公园建设,加快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虽然口袋公园规模小,但建设起来却并不容易。“最难的地方在于选址。”在辛集市园林绿化建设养护服务中心主任张希新看来,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建设口袋公园,既要考虑在绿地少的区域选址建园,及时补齐绿量短板,还要兼顾公园承载力、舒适度等服务质量。
为此,辛集市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对重要商业节点门前绿地进行改造,同时利用城市建设中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
为了给市民营造更美好的休闲游乐之地,该市深入挖掘区域文化特色,秉承传承历史文化、留住城市记忆的理念,根据绿地功能与区位特点确定设计主题,综合考虑功能、设施设备安装、植物运用等因素,精心打造主题鲜明的口袋公园,营造绿色健康的文化氛围。同时,聚焦群众就近健身需求,科学布局体育设施建设,探索“体育 园林”模式,将健身设施有机嵌入绿色生态环境,确保市民既能尽享体育运动的魅力,又能尽览生态美景。
截至8月28日,辛集市已建成综合公园4处、专类公园2处、社区公园12处、游园55处、口袋公园73处,建成区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04%。随着一处处公园绿地相继投用,大大提升了城市品质品位,也让城市居民开窗见绿、出门见园变成了现实。(记者 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