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崇礼,天朗气清。几团云朵时而把太阳藏起,撒下一片阴凉儿,时而飘走,把阳光铺满整个山谷。没有华北平原普遍的闷热,晴朗凉爽的天气,让这座塞北小城,游客不断。
从一季火到四季旺,冬奥会的举办,把崇礼推向了世界舞台。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管委会副主任李默是地道崇礼人。2013年她参与了冬奥会的申办工作,到现在11年过去了,看着家乡的变化,她说:“崇礼真是越来越‘nìng’了!”
“nìng”,在张家口的方言里,有“厉害”的意思。崇礼到底是怎么个“厉害”法?李默带着记者边走边寻找答案。
在太舞小镇,漫山遍野的绿,让游客望之欣喜、心旷神怡。街角的咖啡店,三五好友有说有笑,享受惬意的假日时光。远处草坪,孩子们“全副武装”穿戴防护装备,进行山地越野自行车的训练。
太舞小镇里游客正在休闲娱乐度假。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闫思宇 摄
“我们太舞小镇漂不漂亮?一会咱们可以坐缆车到山顶,在那可以俯瞰整个小镇的全貌。”李默指着缓缓运行的缆车,迫不及待地向记者介绍。
缆车缓慢上升,李默透过窗户望向远处,思绪也被拽回从前。
“原先的崇礼被冰雪所困,人和产业都被‘冻住’了,那会哪能想到,冰雪这个冷资源也能成为热经济。”而现在,太舞小镇不仅在冬天是雪友们的滑雪胜地,这里还成了春秋赏花夏季避暑的好去处。
“平时这里会举办好多赛事,比如自行车越野赛、马拉松比赛,还有音乐节等等,一到周末或者假期,客房基本爆满。”李默说,现在的崇礼,夏天比冬天都热闹。
原来,这“nìng”是夏日崇礼的人间烟火。
走出缆车,来到海拔2160米的山顶,风吹来明显更凉了些,有的游客赶紧换上了厚厚的外套。可这个温度,对于常年在山顶餐厅工作的温昌来说,早已习惯。
“我们一家六口都在雪场工作,家门口有活干,谁还愿意出去呢?”温昌今年60岁,是山顶“2160”餐厅的负责人。
原先温昌一直跟土地打交道,种些土豆、莜麦。2012年,崇礼新建了好多滑雪场,他瞅准时机,在家门口附近的雪场的餐厅打工。现在,温昌的两个女儿和女婿都在崇礼不同的雪场上班,“老伴儿原先也在雪场,现在退休回家了。”
“温师傅这样的家庭太多了。”李默告诉记者,在崇礼,每4个人中就有一人端起“雪饭碗”,冰天雪地也成了“金山银山”。
原来,这“nìng”是老乡家门口的幸福。
“其实,这会热闹的不光是度假小镇,现在来‘雪如意’打卡、研学的人特别多,就拿这两天来说吧,每天少说得有20辆大巴车。”从山顶下来,李默告诉记者,冬奥会之后,赛事场馆如何继续利用,并发挥更多价值,是摆在她面前一道重要的考题。
“目前探索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路子。”李默告诉记者,后奥运时期,经过改造提升,“雪如意”在保留专业场馆本体功能的基础上,功能不断延伸拓展,逐步发展起赛训、会展、研学、旅游等多种业态,成为大众喜爱的打卡地、游乐场。
2023—2024雪季,经过改造提升后的“雪如意”宾客云集,不仅专业赛事承接不断,而且赛训、会展、研学、旅游等多种业态蓬勃发展。“‘雪如意’是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是大多数人来崇礼的第一站!”李默笑着说。
原来,这“nìng”是把崇礼的冬奥名片擦得更亮。
“还得跟你说个好消息,最近刚刚确定,崇礼获得2029年国际雪联单板滑雪和自由式滑雪世锦赛举办权,这可是我国首次举办雪上项目世锦赛。”与记者交谈,李默难掩对家乡的自豪之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提到“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崇礼将冬奥成果与人民共享,通过推广普及冰雪运动带动全民健身走向纵深,通过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人民身心更健康、就业更充分、生活更美好,无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未来,希望崇礼能越来越‘nìng’!”李默真诚且坚定地说。(记者 闫思宇 周亚彬 韩建强)